English

文贵深沉

1998-08-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史学与史学评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汇集了瞿林东教授自80至90年代所撰文章数十篇,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本书的四组文章就其内容而言,其主旨所论是两个问题:其一,有关史学的论述;其二,是史学评论。故连缀此二者以为书名。

瞿林东教授从事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数十年,以其学有专攻而名于世。积多年研究之心得,本书阐述了作者对中国史学史的一些重要观点。

(一)关于中国史学的本质与特征。作者认为,史家的角色意识与社会责任,影响了中国史学的基本面貌。史家的角色意识是同史家的求真要求相联系的;而史家的社会责任则是同史家的经世致用相贯通的。二者的相互联系与统一,便是角色与责任的一致,求真与经世致用的一致,这也就是中国史学的求实精神与经世致用及其相互间在总体上的一致性。

(二)关于“历史·史学·理论”的阐述。作者认为,中国史学史作为历史学中一门专史,与任何其他专史一样,必须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与认识为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研究者才能发现、认识复杂纷纭的史学现象、史学活动,了解史学成果是怎样产生的。这样,人们就有可能把史学史研究与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使史学跳出史部目录学的窠臼,又与历史文献学相区别,从而具有自己独立的品格。作者强调,史学史的研究必须注意纵通与横通。尤其应注意研究史学史中存在的许多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古代史学家围绕着怎样看待客观历史发展所探讨的理论问题;一是古代史家围绕着怎样看待史学和史学的发展而提出的理论问题。史学史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对这些理论问题作出总结和评价。因此,史学史的研究不止是具有历史的形式,还要具有理论的内涵,才能对现实有更多的裨益。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著作,应该是历史品格与现实品格的统一。

(三)关于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的内在活力。作者认为,纵观中国史学史的发展,除了历史的、社会的推动之外,史学批评作为史学自身的反省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的内在活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讨,有助于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史学史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而中国古代史学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在史学批评中实现的,并取得了自己的表现形式。因此,没有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也就没有古代史学理论。史学理论的闪光思想,不仅见于素负盛名的《史通》、《文史通义》中,也散见于历史撰述、史学论著、文集、笔记中。

(四)关于史学的社会功能。作者认为,史学的社会功能,也就是史学有什么用?这是论史学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本书从多角度进行探讨,诸如史学与认识历史,史学与社会进步(史学与历史经验等)、史学与文化发展、史学与人生修养、史学与历史教育等等。

(五)关于古今之间的联系。作者以古今相通的观点论古及今。本书有若干篇章论述自19世纪中叶以来至当代近150年史学发展的趋势。《中国史学:20世纪的遗产与21世纪的前景》为全书的开篇。作者从学风建设、研究方法、研究模式,以及如何造就能同世界各国史学家对话的新型史学家等各方面阐明了作者对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意见。

作者潜心学业,勤于思考,所论中国史学史的理论问题,既有灼见,又有深度,给人以启迪。作者在有的篇章中,叙说了自己求学与治学经验,以及对某些重要问题的认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娓娓道来,朴实无华,如与友人切磋论学。孔子曰:“以文会友。”读此书,使人有感于此。这也许是作者之初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